人為什麼會快樂?-35 歲生日與「原子習慣」讀後感

快樂就是一個欲望被滿足與新的欲望形成之間的空檔。 by 原子習慣

人為什麼會快樂?-35 歲生日與「原子習慣」讀後感
「巨巨阿,你覺得人為什麼會快樂呢?」(感謝媽媽超有 fu 的掌鏡)

今天是我 35 歲的生日,這也是我第一個當爸爸的生日。
而在這一兩年我跟 Vicky 的婚後生活有了快速的推進。

我們生了一個超可愛的兒子劉又希 aka 巨巨,即將滿八個月的他現在會到處用肚子匍匐前進。還記得在去年的今天寫下了 “今年生日,最美的禮物”,他如預期地為我們生活上帶來巨大的改變,每天充滿數不盡的哭聲與笑聲 🤣

我們也一起買了一間很棒的房子,每天早晨看著陽光灑在窗外的公園綠景,每一個我們精心挑選的家具和佈置,都會覺得很幸運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我與駭客的事業 25sprout 邁入了第十個年頭,依然維持穩健的成長。也在上個月終於租下整層樓擴大了一倍已經塞爆的辦公室,即將邁向 100 個人的團隊。而 Vicky 也有一個很棒且充滿社會意義的構想正在孵化中,她也即將和我一樣創立自己的事業,讓人充滿期待!

最後,我們兩個也都保持著 168 斷食與持續重訓的習慣,而我還有週末的熱血籃球,目前的身體也許是我記憶以來最好的狀態。而我們彼此的家人也都健康,我的爸爸媽媽甚至每週都會去騎車和重訓,並且十份注重飲食認真的照顧好身體。

總結來說,現在的我對一切感到滿足,每天都很快樂。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思考人為什麼會快樂?
如果人生最大的目的是快樂,那我們要如何持續地感到快樂?

我在前陣子讀了暢銷的「原子習慣」,雖然這本書的重點是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知名的「每天成長 1%,一年後就會有 37 倍成長」的理論。
然而我在這本書獲得最大啟發的觀點是:快樂就是無欲無求


快樂就是無欲無求

「當你觀察到一個提示,卻沒有產生改變自身狀態的欲望,那你就是滿足於當下的處境。快樂並非關乎獲得愉悅感,而是關於欲望的不存在。當你沒有強烈的渴望想要獲得不同的感覺,快樂就會到來。快樂就是當你不再想要改變自身狀態時,所進入的狀態。」
「然而,快樂倏忽即逝,因為新的欲望必會出現。如凱德・布德里斯所言:『快樂就是一個欲望被滿足與新的欲望形成之間的空檔。』

已經連續好幾年 Vicky 問我想要什麼生日禮物的時候,我都告訴他「我沒有想要什麼禮物,我什麼都不缺嘛。」(所以他總是抱怨很難送我禮物)

套用這本書的這個觀點,我對於 35 歲的我現在的生活感到快樂,是因為我滿足於當下且沒有多餘的欲望。不論是在家庭、工作、生活、健康上,都是我理想中的狀態。而當我不想去改變自身的狀態時,就是快樂的狀態。

當初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簡直當頭棒喝,讓我馬上把這頁折了起來。這解釋了我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會快樂」,就是當我們進入了無欲無求的狀態。


然而,快樂倏忽即逝,因為除了新的欲望必會出現外,原有的狀態也有極有可能改變。

新的欲望包括了常見的想要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車子、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影響力、更低的體脂等等無窮無盡。

而原有狀態的改變則例如公司財務危機、身體疾病、家人健康狀況、意外事故發生等等。

回到第二個問題「如何持續地感到快樂」,事實上是沒有答案的,不論你有再多的財富或權力,身為人類,終究會有新的欲望、渴求狀態改變,並且無法避免意外的發生,於是就會陷入不快樂的狀態。

我們可能可以追求更高的收入、更穩健的財務規劃來滿足自己未來新的慾望。我們可能可以努力鍛鍊身體去降低身體疾病的機率。我們可能可以購買完善的保險、定期的健康檢查來降低狀態改變的風險。

這些都是我們為什麼要努力打拼的原因,去盡可能實現「持續地感到快樂」這件事。然而,還是會有太多的可能發生,倏忽間改變了一切,快樂與痛苦可能只在轉眼間。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呢?


看完這本書後,一方面理解了我感到快樂的由來,而另一方面是認知到快樂是一個狀態、一個階段,我們都會有快樂和不快樂的時候。在寫這篇文章前,我翻著過去幾年寫的文章,當時公司因為被違約快倒了,我仍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當時的痛苦以及撐過去後的喘息。

而在這個因五一勞動節的長週末的生日,我與另一半、小孩、家人、朋友度過了很棒的時光,吃了許多美食、在草皮曬了溫暖的太陽,很簡單平凡的生活但一切都感到滿足。

對於「如何持續地感到快樂」我仍沒有答案。但我想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活在當下,認真享受著每一刻,充滿感激地過每一天。

在身心狀態滿足的時候好好享受快樂,知足感恩的過日子。在有新的欲望產生時,利用人類生存的天性去迎接挑戰,往下一個更好的自己邁進。

今天 35 歲寫下這篇文章,也許只是想記錄著這個當下的快樂和感恩。

而這個當下就很足夠了。

要一直很快樂的一家人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