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標在於創造難忘的生命體驗 — 37 歲生日與「Die with Zero」讀後感

如果我們把追求難忘的生命體驗當成人生目標,我們會怎麼過每一天?

人生的目標在於創造難忘的生命體驗 — 37 歲生日與「Die with Zero」讀後感
兄弟倆第一次到松山機場看飛機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啟發的書 Die with Zero: 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解答了我常常在思考的問題:

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會去思考「人生的目標」並不表示我現在已經財富自由完全不需要煩惱錢這種世俗的問題,但當我們已經達成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後,錢的重要性就不再只是為了延續生命。那麼我們去賺更多的錢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努力?


很快速地先分享 Die with Zero 這本書的幾個重點和對我受用的兩個主要觀念:

Rule 1 盡力充實人生體驗
不要等到退休後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積極去擁有你現在想要的人生體驗,多多享受有意義和難忘的體驗吧。

Rule 2 儘早投資各種體驗
你的人生就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當你回顧時,會記得這些體驗的豐富內容。請規畫你想要的體驗並立即開始行動。

作者 Bill Perkins 認為:如果你花大部分時間去賺錢,然後死前卻沒有把那些錢花光光,那麼,你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為金錢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更重要的目標是享受生命。但是,很多人卻為了賺錢,犧牲了更重要的目標。


Rule 1 盡力充實人生體驗
你的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而我們都想擁有最棒的人生體驗-盡可能填滿出生到死亡這段期間。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一直以來在做的就是努力充實人生體驗。從很早就開始當一個背包客旅行去體驗各國的文化和生活,求學時期參加各種社團、校隊、學生會體驗更精彩的學生生活。甚至當年的我選擇創業也是為了更豐富也更快速地去體驗各種職涯可能,例如體驗如何當好一位老闆,這個體驗雖然酸甜苦辣但也絕對是難能可貴。

最後包括成家和生小孩的決定,結婚以及有了孩子就像是開啟了一條全新的 RPG 人生支線,這條線往後的展開有各種可能的未來,而這些與家人的回憶都大大地豐富我的人生體驗。

在我很多決定背後,幾乎都可以追根究底得出-因為我想要盡可能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


Rule 2 儘早投資各種體驗
體驗的美妙之處在於他們不僅會產生當下的愉悅,還有生動鮮活的回憶,你之後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再次回味。一段很棒的體驗會成為未來的回憶,可以無限期地孕育出巨大的紅利。體驗會不斷產生回報,就和可以產生長期複利的投資一樣。

這是一個很棒的概念-體驗是一種投資,而且會產生複利。

就如同我總是會想起我的第一次背包旅行:大學暑假一個人飛去了美國兩個月、跑了 7 個城市、住在 20 個人一間的 Hostel、自己買了各種交通套票、還看了人生第一場 MLB 呢!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我第一次站在紐約的中央車站,從這個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車站成功找到我的下一班車然後順利搭上車時,從此我告訴自己我有能力去世界的任何地方。這個背包旅行的體驗,不僅讓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也讓我變得有自信,在未來敢去做更多的挑戰。這個就是我的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帶給我的巨大紅利。(看我過了快 20 年還會把它寫在文章裡就知道)

除了自己的旅行,與家人的旅行也總是能成為家族的美好回憶。我爸爸媽媽總是三不五時喜歡分享幾年前我們去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澳洲的自助行,那些美好體驗隨著歲月記憶可能會變得模糊,但無論如何每當想起總會感受到那是一段多麼快樂的時光。


成為爸爸後,與孩子一起創造體驗就成為一件很棒的事。

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光腳丫踩在草地上、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去看球賽、第一次搭飛機出國玩、第一次聽小孩對自己說 ”爸爸我愛你”,這些與孩子的第一次以及之後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讓身為父母的我們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獲得新的體驗。

就像所有的體驗一樣,總是有好的和不好的體驗。養孩子過程中不好的體驗可真的是說不完,例如小孩把地瓜丟到牆上、在沙發上尿尿、誒怎麼剛換完衣服又吐了、居然中了腸病毒要住院… 這些大概都是育兒的日常。但當我把自己從當下抽離,將這些看作是人生體驗的一部分時,就會發現這些不那麼好的體驗,其實就是一個過程而且會幫助你放大那些好的體驗。例如當小孩終於自可以己吃完飯不用擦地板了、終於不再咳嗽流鼻涕可以好好睡覺、終於在住院打點滴三天後喝下第一口的養樂多 🥹 這些最終好的結果都做父母的我們感到窩心快樂。

同時,這些親子體驗隨著小孩長大也會逐漸消失,所以不管好的或壞的體驗都值得珍藏。而最終,那些糟的體驗會成為生命中的一小段附錄甚至被遺忘,而烙印在我們人生記憶裡的始終是那些美好體驗所帶來的回憶。

這些美好的回憶也激發更重要的一件事:
對,我們要繼續創造這些難忘的體驗!


延續前面我在思考的問題「人生的目標是什麼?」當擁有的錢已經可以讓你感覺到生理和安全需求,並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麽時,會意識到一個重要的事實:
錢不能吃,不能呼吸,金錢本身並不能取悅你,它不能讓你哭或笑。金錢本身不能給你帶來美好的回憶,它也永遠不會點燃你的靈魂。你不能和金錢建立一種關系。

錢,就其本身而言,毫無價值。
然而,金錢可以換來無限寶貴的東西:體驗。

而當金錢和創造美好的體驗有了連結,錢就有了全新的意義。

如同我在上面所分享的我為什麼想去創造這些體驗,以及這些體驗帶給我的好處。於是我知道我為何而努力賺錢,同時也要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我並不希望成為一個擁有很多財富但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的人,我也不希望擁有很多時間但沒有錢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當人生的目標是去創造難忘的體驗時:錢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就以我的創業來說,當初起心動念就不是為了錢。因為如果單純以期望值來看,創業能賺錢的機率真的是太太太小了。但從創造體驗來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打造出用戶愛不釋手的產品、度過創業的死亡低谷、帶領一間企業不斷前進、挑戰世界的舞台等… 這些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的獨特體驗才是讓創業這個決定變得迷人,也是讓我在創業這條路可以一直充滿著熱情走下去的原因。

然而,錢,在創造好的體驗上也仍然很重要。

為什麼要去吃米其林餐廳?因為想要體驗各種美食滿足自己口福,也許最後發現其實還是巷口的滷肉飯好吃,但因為體驗過所以我知道我喜歡的是什麼。

為什麼每年都要花錢買機票出國玩?因為這些與家人的旅行體驗總是很美好,就像上面所說的會無限期地孕育出巨大的快樂紅利。

為什麼要買更好的車子?因為想要讓自己上班通勤時的體驗是愉悅的,載家人出門的時候可以有更安全和舒適的體驗。

為什麼要換更大的房子?因為想要與孩子在更舒服的空間留下成長的體驗,也讓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上面舉的幾個我們人生中的各種開銷,當把這些開銷從單純購買物質,轉換為是為了 “創造難忘的體驗” 時,錢就不再只是數字,賺錢然後把它花掉就變得很有意義。

有句話說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東西。而更貼切應該是,這些錢變成的喜歡的東西後,會轉換成自己喜歡的體驗,才是做這個購買決定的目的。

也因此當想到去買一雙名牌皮鞋可以對我帶來什麼樣的難忘體驗時,我就完全失去了做這件事的動力。很明顯地我寧可把錢存下來給下一次的旅行或是享用一頓美食,因為這將會讓我擁有自己更喜歡的體驗。

每個人在對金錢的價值觀都不同,而如果將最後這筆錢能帶來的體驗,以終為始的方式去思考,也許可以讓錢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難忘的體驗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回顧不斷增值

對每個人來說,難忘的體驗的定義都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該要趁早去嘗試各種體驗,才會持續地建立出屬於自己充滿難忘體驗的人生。

這本書的另外一個重點則是活在當下,不要等到退休後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物質資產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日漸貶值;而絕佳的體驗則會隨著你一次又一次地回顧時,不斷增加它的價值。

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打開 Facebook 一篇一篇往前滑我的貼文。從早期的熱血勁舞社時期、在頂樓加蓋寫的創業文、與當時還是女友的 Vicky 出國玩、25sprout 的開心與失落時刻、到現在幾乎都是與孩子家人的照片,這些過去發生的每個體驗成就了現在的我,就像作者所說的:「你的人生就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

也許我們終究不可能做到 Die with Zero-在死前的最後一天剛好花完最後一分錢,這樣的人生也太刺激,但我們可以努力去創造難忘的體驗,而且要在對的時間,畢竟你總不會想要 60 歲還像個背包客那樣旅行吧。

而當不可避免的死亡到來的那一天時,也許會真的像人生跑馬燈一樣開始回放自己的一生。而我希望我的人生跑馬燈中,會充滿著是我用一輩子累積的難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