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travel — 加州太平洋海岸公路 Pacific Coast Highway
全美國風景最美的公路自駕之旅

去年十月到 LA 出差一個星期,結束後原本計畫搭飛機到 Silicon Valley 和 SF 拜訪一些朋友和新創公司。就在搜尋交通路線時,不經意一個搜尋結果跳出了視窗:
毫無疑問,加州1號公路(California State Route 1)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是風景最美的公路之一。想象一下,吹著太平洋的海風,沿著蜿蜒的海岸一路向南,將美國西海岸絕美的風景變成回憶收藏。
於是立馬關掉了 SkyScanner,我決定來趟熱血的公路旅行!
關於加州一號公路
加州1號公路從北至南連接著 San Francisco 與 Los Angels,全長超過 1000 公里。其實各個路段是先後修建的,在 1964 年加州公路的重新編號過程中,整個沿岸公路北正式編爲 1 號公路。其中風景最好的一段便是1930年代最早完工的大蘇爾(Big Sur)路段,同時也是最險峻的一段。
在當時因為人力缺乏,聖昆汀監獄(San Quentin Prison)組織了三個臨時監獄營的囚犯作為非專業的勞動力協助工程的建設。當時他們的每日工資為 35 美分,並獲得減刑的待遇。這段公路總共建設了 33 座橋樑,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比克斯比溪大橋(Bixby Creek Bridge)。
工程總共進行了 18 年,中間還經歷了大蕭條時期,不過之後也受益於羅斯福新政。最後,這段兩車道的公路得以在1937年6月17日鋪成。
說走就走的行程
我這次的行程是從南加州的 Irvine, LA 租車後一路往北開,在沿路的一個小鎮 San Luis Obispo 過夜一晚,隔天是整條路的精華:San Simeon, Big Sur, 17-Mile drive, Carmel Monterey,最後是在另個小鎮 Salinas 度過最後一晚,最後一天就直接前往 Google Mountain View 總部和朋友在園區吃午餐。

Let’s go!
公路旅行最重要的就是音樂,這段旅行發現美國有幾個電台會一直瘋狂重複 Top 40 的芭樂歌,歌單基本上就是這些:
由於真的是連續聽了整整兩天,每天開車超過 12 小時,回到台灣再聽到就彷彿回到了那條公路上。
Point Dume
經過 Santa Monica 知名的沙灘後,沿著一號公路開就會經過電影裡鋼鐵人的家-Point Dume。這地方其實就是一個面向太平洋懸崖上的巨石,房子其實是合成上去的。


Montecito, 非常誇張的豪宅聚落
這邊大概就是在電影上看到那種白人郊區的超級豪宅區,上網隨便查了一下大概是 US$52,000,000(台幣15億)就可以買到了下面這種房子:


Santa Barbara, 充滿西班牙風味的海邊小鎮
Santa Barbara 是個以陽光、沙灘、海鮮出名的城市,市區到處是白牆紅瓦屋頂建築,充滿西班牙風情的城市,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悠閒的氣氛。抵達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左右,照慣例的打開了 TripAdivosr 找了這個地方的好餐廳,

吹著海風慢慢地從碼頭頭走到尾端,坐著窗邊吧台的位子享用了美味的龍蝦大餐。之後則是為了趕路則只能開著車繞進了市區,就接著往下個行程趕去。




Solvang, 美國版的丹麥村
Solvang 俗稱 Danish Village 丹麥村,Solvang 是丹麥語充滿陽光的田園之意。座落於蜿蜒起伏的 Santa Ynez Valley 山谷酒鄉之間,1911 年由丹麥移民所創建。


接著隨著夕陽西下,開車到了 Ralphs 買晚餐帶到 AirBnb 自己煮。這次住的 AirBnb 是前一天晚上臨時訂的,房東是一個非常 nice 的老先生,他的職業是肉品出口,他看到我買的牛排舉起大拇指說:”Very good choice.”



早安,不知名的小鎮
隔天早上起床後吃了簡單的早餐就出發了,今天的天氣好到不可思議。雖然 AirBnb 只是位在一個普通的社區,但配上藍到徹底的天和乾淨的空氣,怎麼拍都很美。




Day 2, 加州版清水斷崖
沿路的氣候變化很大,三不五時會有超濃的霧,過了馬上就是一片都沒有藍天。很幸運地到後來比較重點路段的時候天氣都好到不要不要的。




Big Sur, 大蘇爾
大蘇爾這一段路是太平洋海岸公路堪稱最精彩的一段。公路高低起伏,峰迴路轉,蜿蜒穿梭在海岸與山脈間,並且經過多處壯觀的加州歷史橋梁。







比克斯比溪大橋(Bixby Creek Bridge)是 Big Sur 最知名的景點與橋樑,建於1932年。

Carmel-by-the-Sea, 童話般的小鎮
這座充滿童話色彩的歐式小鎮 Carmel,正式名稱為 Carmel-by-the-Sea ,多次被譽為全美十旅遊景點之一。很有歐洲小鎮的風味。另外有一個有趣的規定:
Camel 這個小鎮為了避免被城市化,所以從以前到現在的街道建築通通沒有門牌號碼,而且 Downtown 以外的地區更是沒有 Parking Meter﹑街燈或行人道。真不知道他們要怎麼寄信。



17-Mile Drive 與圓石灘高爾夫球場
這是條私人景觀道路,進入這個區域要收費 US$10。這條短短的 17-Mile 路上,鑲嵌在Carmel Bay 嶙峋的礁岩海岸邊上,有一個被喻為全世界最美的高爾夫球場-圓石灘高爾夫球場 Pebble Beach Golf Links。
圓石灘高爾夫球場除了果嶺費高達 $495 令人咋舌,可能是全世界最昂貴的公共球場之一(所謂「公共球場」就是不實施會員繳會費,開放給所有想打球的普羅大眾),該球場也是各型比賽的熱門首選,包括職業大賽(PGA Tour)和各種冠軍賽(Champions Tour)。
2000年,老虎伍茲(Tiger Woods)在這個球場以272桿(65–69–71–67)平了「美國公開賽」的紀錄、領先對手 15 桿的優異成績贏得冠軍。這是他職業球員生涯的第三座主要冠軍,從此他展開所謂的「虎嘯雄風Tiger Slam」,在球場上連續滿冠獲勝。



尾聲
三天兩夜的 Pacific Coast Highway 就在這裡畫下尾聲。雖然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但每當回想起那幾天微開車窗的涼風、藍到不可意義的藍天、一望無際的大海、聽到爛掉的 Maroon 5,就忍不住回去翻翻那個時候的照片。
很慶幸當初有做這個決定,雖然比起飛機一小時的飛行真的是大費周章,但我想一輩子大概也很難有這個機會剛好用一個週末親身的走完這條經典的公路。
這次的旅行也更大膽一點地幾乎是完全仰賴了 iPhone 和收訊不太糟的 T-mobile,開車路線就是全程開著 Google Map,每到了一個景點就開始上網看 wikipedia 或是台灣人寫的網誌。租車和 AirBnb 都是在前一晚預定的,甚至還車的時候還是停在路邊看著官網的還車教學。有一種感覺是只要 iPhone 有電然後可以上網,再加上一張信用卡,一個人旅行的時候彷彿就什麼也不用怕了。這大概是我們這個世代新的旅行方式吧。
受到以前常常搭商務艙飛來飛去的爸爸影響,我還記得我以前小時候對長大後工作的憧憬就是可以常常出差,然後利用週末或是空檔到那個城市玩玩。這次的旅行很大程度地就算是夢想成真吧。
記得在 Pebble Beach Gold Link 的 Gift Shop 買了一個帽子給劉爸,我跟店員說這是要送給我爸爸的禮物
她笑著說:「也許有天你該直接帶他來這裡打場球」
我說:「一定會的」
於是默默許下願望希望有天能帶著劉爸回來這裡打一場球。
好吧,現在重新開始練習七號杆。